针焰试验全流程详解:从火焰调节到结果判定,方法都在这里!
在电子电器产品的安全测试中,针焰试验是评估材料阻燃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。
但很多工程师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各种疑问:火焰高度到底怎么调?升温速率达标吗?试样角度如何摆放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针焰试验的标准操作流程,带你避开那些容易踩的"坑"!
一、火焰调节:精确到毫米的艺术
在试样准备就绪后,火焰参数的精确调节就成为关键第一步。标准明确规定:
1. 燃气要求:必须使用纯度≥95%的丙烷或丁烷气体
2. 燃烧器规格:外径≤0.9mm的专用燃烧器
3. 预热要求:点燃后需等待至少5分钟使燃烧稳定
4. 火焰高度:使用规标精确调节至12mm±1mm
特别注意:燃烧器内管严禁混入空气!
二、升温速率测试:23.5秒的精准把控
新旧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升温速率的严格要求(但注意:标准从未规定具体火焰温度!那些声称需要700℃/960℃的说法都是误解)。
标准要求:铜块温度从100℃±5℃升至700℃±3℃的时间必须控制在23.5s±1.0s
操作中要注意三个关键点:
1. 距离控制:铜块与燃烧器口间距必须为6mm±0.5mm(新标准新增要求)。实测数据显示,仅0.2mm的偏差就可能导致升温时间缩短至19秒!
2. 设备保护:当温度达到700℃后应立即移开火焰,避免损坏热电偶
3. 校准频率:建议在更换气源或长期停用后重新校准时进行测试
三、试样摆放:角度与间距的学问
正式测试时需要注意:燃烧管与垂直方向保持45°±5°
试样位置分两种:
▶️ 垂直放置:燃烧器顶部中心与试样间距8mm±1mm
▶️ 水平放置:间距保持5mm±1mm
四、测试实施与结果判定
1. 燃烧时间: S2级测试:60秒(需用单层纱布覆盖顶部开孔)
其他类别:通常30秒即可
2. 合格标准(满足任一即可):铺底层未引燃,且试样无明火/灼热
火焰30秒内熄灭(tb<30s),且:周围部件未完全烧毁、铺底层未引燃。
通俗说就是:燃烧60秒后,余焰30秒内熄灭、无烧穿孔洞、无滴落物即通过测试。
S2针焰试验比常见的V-0等级更为严苛,是评估材料阻燃性能的高阶测试。掌握这些操作要点,不仅能提高测试通过率,更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。